儀隴縣情況簡介
儀隴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元帥和為人民服務光輝典范張思德同志的故鄉,是川陜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全縣幅員面積1791平方公里,轄36個鄉鎮、1個街道,總人口105.3萬。儀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紅色文化熠熠生輝、“三鄉”文化聞名遐邇、客家文化獨特神秘、“兩德”精神源遠流長,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川北大木偶藝術發源地、川東北客家第一縣。
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南朝梁天監元年置隆城郡,迄今已有1500余年建縣史。唐有鮮于氏三杰安國輔政,宋有狀元李協恭金榜題名,近有“兩德”功照汗青。紅色文化源遠流長,紅色基因長存德鄉大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等曾在此浴血奮戰,紅九軍政治部駐地、馬鞍鎮紅軍街、立山鎮長勝蘇維埃政權等遺址閃耀著革命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熠熠光輝。儀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以剪紙、篆刻、書法為主體的“三鄉文化”底蘊厚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大木偶發源于此。境內居住著近30萬客家后裔,客家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保存完整,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川東北客家第一縣”。
兩德故里,紅色熱土。儀隴是一片飽含熱血的紅色土地,是追憶初心、緬懷先烈的革命圣地。已建成國家5A級紅色旅游示范區的朱德故里景區,完整記錄了那段崢嶸歲月,再現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記載著張思德生平事跡的紀念館,展現了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榮一生。 “德”字園、紅軍街、紅九軍政治部遺址以及紅色經典廣場等,承載著儀隴兒女深厚的紅色情懷。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儀隴地處成都、重慶、西安三角經濟圈腹地,距成都251公里,距重慶266公里,境內成巴高速、渝川陜高速、巴廣渝高速使儀隴快速融入南充半小時經濟圈、成渝兩小時經濟圈、川陜紅色旅游線三小時經濟圈、中西部重要城市五小時經濟圈。漢巴南鐵路、閬儀營高速、順儀公路等繪就了儀隴交通藍圖,蘭渝鐵路、渝新歐鐵路、嘉陵江航路使儀隴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內聯外暢”的交通路網體系加快形成,儀隴交通區位發生歷史性改變。
文旅相融,風和景明。境內朱德故里5A級景區秀色怡人,植被覆蓋率高達90.2%,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全國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之一。作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縣,儀隴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狀若五星的琳瑯山、形同黨徽的錘鐮石、貌似官帽的轎頂山、氣勢恢宏的點將臺等讓人嘖嘖稱奇、流連忘返。方州夜月、立山霽雪、茶房古洞、峰巒煙雨等“古八景”美不勝收。400平方米單體“德”字嘆為觀止,800米長的金粟書巖翰墨留香,“川北客家第一莊”丁氏莊園全國罕見,客家博覽園入選“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江鎖離堆、水環柏楊、疊翠琳瑯,共同點綴了儀隴最美丘陵縣的宏偉畫卷。朱德故居紀念館、朱德銅像紀念園、張思德紀念館、張思德干部學院吸引著無數海內外游客競相前往研學游覽,行走在大美儀隴,就是一次靜心養生、物我兩忘的休閑之旅。
園林新城,宜居宜業。歷經十七年的華麗蝶變,一座“現代濱江山水園林縣城”拔地而起,如明珠閃耀在嘉陵江畔,城市功能配套齊全,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儀隴圍繞21世紀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建設,下足“繡花功夫”,傾注“工匠精神”,大規模推進城市會戰,標美化實施城市改造,高品質提升城市形象,成功摘得“國家園林縣城”等多項桂冠,德園4A級景區、秀水長灘公園成為新的“城市會客廳”,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2.0”版完美呈現。
小城大愛,幸福家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儀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培育和發展,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大力實施“帥鄉英才工程”,人才政策不斷健全,人才環境持續優化。精裝人才公寓200套,開通人才定制公交專線2條,江成博士到崗即任縣醫院院長助理,目前,19名人才競聘到中層干部崗位,72人評定為中級以上職稱,13名被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干部,3名提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12名研究生定向考錄為公務員,15人當選市縣“兩代表一委員”,縣醫院為引進人才專門開設了康復科、腫瘤科,縣融媒體中心、縣職業高級中學為專業人才成立了專門工作室。
儀隴是一座生機盎然的活力之城,一處海納百川的包容之地,一個心安所向的舒適之家,山青、水秀、城潔、人和、古樸的客家民居和友善的儀隴人民,讓來者由衷感嘆“從來不知身是客,來此即是德鄉人”。